[赞]他是相声界的隐形富豪,坐拥北京六百平四合院、六十亩私人马场,家中一摆一设皆可抵普通人一年收入。
他也是舞台上的捧哏大师,与郭德纲搭档二十余载,笑声背后是无数观众的喜爱与信任。

然而,2025年10月27日,一纸“恢复执行111万元”的法院通知,将这位风光无限的“谦大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债务浮出水面
于谦的生活一直是许多人眼中的“理想模板”,他在北京大兴区拥有一个占地六十亩的私人马场,里头养着数十匹进口纯种马,其中不乏价值百万的名驹。
于谦在崔各庄的四合院中,紫砂壶、绿松石、古董摆件随意陈列,每一样都价值不菲。

他曾笑言:“到了该花钱的年纪,就得花在喜欢的事上。”
然而光鲜背后,危机早已潜伏。2025年10月27日,一则“于谦及其持股的墨客行影业被恢复执行111万元”的消息悄然传出,随后如野火般蔓延。
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假新闻,直到法院信息赫然在列,才不得不信,原来,这位看似“不差钱”的艺术家,早已卷入一场商业投资的漩涡中。

墨客行影业,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公司,曾是于谦跨界影视的梦想起点。
然而,短短几年间,它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7554万元,三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赵仁鹏更是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于谦虽仅持股10%,也未参与经营,但作为股东他难逃连带责任,这一次的111万,不过是冰山一角。

于谦的财富之路
于谦并非生来富贵,他196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地质专家,母亲在炼油厂工作。13岁那年,他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学相声,后来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专业。
九十年代,于谦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出演《编辑部的故事》等剧,却始终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他与郭德纲的相遇,2000年,两人开始搭档说相声,默契的配合让他们迅速走红。
20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但当郭德纲提出分他股份时,他却婉拒了。
此后,于谦的财富版图逐渐清晰,他通过综艺、影视、商演积累资本,再将其投入马场、餐饮、收藏等领域。

他的马场不只是养马,更是一个高端社交平台,吴京、马未都等名人常在此聚会。
他收藏的紫砂壶、绿松石,有些已增值数倍,他甚至尝试直播带货,一场销售额可达两千万元。这些看似玩出来的事业,实则步步为营,构筑起他的财富帝国。
111万是投资失误还是时运不济?
111万元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坐拥亿万资产的于谦来说,似乎不值一提。

然而,这笔钱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他跨界投资的隐忧。
2023年,他与吴京合伙的一家公司也曾被执行8.5万元,尽管金额不大,却暴露出明星投资常面临的法律盲区。
更令人担忧的是,墨客行影业的债务规模远超想象,7554万元的执行金额,如同一把悬在于谦头上的利剑。

尽管他个人资产丰厚,但若公司债务持续发酵,是否会波及他的私人财产?那六百平的四合院、六十亩的马场,是否真能独善其身?
投资影视本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即便是有名如于谦,也难逃行业寒冬。
于谦的困局
于谦的困境并非个例,许多艺人在成名后选择跨界投资,希望将名气变现,却往往因缺乏专业管理而陷入泥潭。
于谦曾说:“我只是喜欢这些东西,没想过要靠它们赚大钱。”这份随性,成就了他的风雅,却也成了他商业路上的软肋。

如今于谦面临的不仅是一笔债务,更是一场信任危机。
好在于谦并未因此次事件而消沉,他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筹备新的专场演出。
他的律师团队也表示将依法配合执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或许这次风波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次成长的代价。
正如他在相声里常说的:“人生如戏,全看你怎么演。”

晚节不保?
于谦从清贫学子到马场主人,从相声演员到跨界投资人,每一步都走得既真实又复杂。
他的财富不是虚构的童话,而是他用半生时间、智慧与机遇换来的果实。
而这一次的债务风波,不过是他人生剧本中的一幕转折。

我们不必急于为他贴上老赖或富豪的标签,时间会证明,他是能在风雅与债务之间找到平衡,继续做那个“玩得起”的谦大爷。
而对于观众而言,我们更期待的,或许不是他如何还清111万,而是他如何继续在舞台上,用一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让我们笑对人生。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