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和中国这两国的关系,总让人觉得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亲密无间,一会儿又有点儿剑拔弩张。尤其是俄罗斯远东那块地儿,从海参崴到图瓦再到库页岛,这些地方历史上就跟中国纠缠不清。现在2025年了,俄乌冲突还在拖着,西方制裁压得俄罗斯喘不过气来,有人说俄罗斯对中国态度来个大逆转,越来越靠拢中国了。
19世纪中叶,沙俄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从清政府手里抢走了大片土地,包括海参崴、库页岛这些地方。海参崴原名叫海参崴,库页岛也叫萨哈林岛,图瓦则是唐努乌梁海。这些地儿现在是俄罗斯远东的核心地带,资源丰富,但人口少,冬天冷得要命,开发起来费劲。苏联时代,这里建了不少军事基地和资源仓库,但经济一直没起色,靠军工维持,民用基础设施差劲。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些遗产,可经济停滞了十年,远东人口从800万掉到600万,年轻人跑光了,工业产值大跌,失业率高得吓人。
普京2000年上台后,开始推远东开发计划。2007年搞东部大开发战略,2013年批了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给土地免费租赁,企业税降到5%。他多次去视察,2024年连任后还强调远东开发决定俄罗斯未来,计划到2036年提升经济增长。但实际效果呢?到2021年,远东外资只吸了320亿美元,跟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比,面积大40倍,资金却只1/3。为什么?俄罗斯营商环境差,世界银行排名常年100名外,官僚作风严重,腐败问题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缺少。

俄罗斯国土一半在亚洲,但总觉得自己是欧洲国家,这心态挺矛盾。想融入亚太经济圈,又放不下欧洲中心思想。2022年2月俄乌冲突一打,西方制裁来得猛,天然气对欧出口跌89%,银行被踢出SWIFT,半导体进口少90%,卢布汇率崩50%,资本外逃640亿美元。俄罗斯没法子,只能转向亚洲。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原油进口5.4亿吨,工业体系完整,成了俄罗斯的救命稻草。2024年中俄贸易额破2400亿美元,中国占俄罗斯外贸23%,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份额升到34%。这依赖性越来越重,俄罗斯在远东合作上开始让步。
拿海参崴港来说,2023年5月,俄罗斯同意把它当吉林省内贸跨境中转口岸。从6月1日起,吉林和黑龙江货物经绥芬河直达海参崴出海,结束了东北163年借港出海的尴尬。距离珲春才180公里,运输成本降30%,年省物流费超12亿美元。这不光是经济事儿,还打通了东北亚陆海联运通道。俄方用“内贸中转”这词儿,避免主权争端,又满足中国需求。2025年,这合作还在深化,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又提远东开发,强调与中国的互利。

再看图瓦共和国,在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多,冬天雪大。2023年后,图瓦加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地方官员去北京谈,标铁路线,建贯通欧亚的物流通道。这对接一带一路,图瓦出土地资源,中国投钱和技术。2025年,新边境口岸开放,铁路公路铺开,连接蒙古到俄罗斯的贸易。俄罗斯通过这个走廊,想打破孤立,但也担心中国在中亚影响力扩大。毕竟,中亚是俄罗斯传统后院,中国投资多,建路建厂,俄罗斯影响力在降。2025年4月,中国否决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出口天然气提案,这让俄罗斯的能源公司尴尬,暴露合作中的摩擦。
库页岛那边,萨哈林州长利马连科2023年带百人团访华,推油气开发、渔业养殖和极地旅游。2025年9月,俄罗斯宣布萨哈林-3天然气项目2028年投产,向中国供气,还建液化天然气厂。普京说计划中的管道互利,2025年5月访华时签了备忘录。但价格还没谈拢,俄罗斯想卖高价,中国压低。萨哈林-1项目,俄罗斯准备跟美国深化讨论,但主要还是靠中国。

这些动作看着像俄罗斯在让步,但本质上是经济压力逼的。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中国成最大买家。但两国不是铁板一块,在中亚、北极、军工出口上有竞争。中国在中亚投资大,俄罗斯觉得被挤压。北极开发,中国想国际化,俄罗斯要独占北方航道。2025年,中国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增,但也对乌克兰有态度,泽连斯基说中国国民在前线作战。俄罗斯情报机构监视中国学者“复仇主义”言论,中国地图用老地名标西伯利亚部分,普京担心远东人口说中文、日文、韩文。

因此,俄罗斯对中国态度没完全逆转,而是被迫调整。外部制裁让它别无选择,但内心有戒备。两国抗衡美国有默契,但中亚影响力、北极开发是潜在火药桶。中国对俄是战略伙伴,但也防着点。远东这块冻土,不会简单黑白分明,双边关系会继续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