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角色有了生命,我只是他们的记录者| 对话《生万物》编剧王贺
创始人
2025-08-27 19:23:30
0

当八十岁的宁绣绣手拿门票,蹒跚着步子再次回到已成景区的天牛庙村,从前种种如走马灯般闪现。

宁父、宁母、封二、大脚娘、苏苏,生命中重要的人接连带笑走过绣绣面前,依旧是记忆深处和蔼明媚的样子,直到爱人大脚出现,拉住她的手缓缓走向曾经那片他们为之奋斗多年的土地,看得人泪眼婆娑。

结局的设计,是编剧王贺的灵感乍现,她无比激动地设想:把八十岁的绣绣回看自己的一生用一种蒙太奇的电影手法表现出来。当她看着导演带着创作激情拍出这场戏后,惊叹道:“我震荡不已,一边泪目,一边想起立致敬。”

正如王贺所想的那样,观众十分喜欢这个片尾并为之动容。一辈人的故事落幕,新一轮的耕种和新的生机仍在继续,剧集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在这个夏天潜移默化影响、触动着大批观众,让《生万物》在暑期档以黑马之姿成为难得一见的现象级剧集。

与土地结缘:从文字到影像的蜕变

王贺与《生万物》的缘分始于良师益友郭元的推荐。在合作完电视剧《警官王快乐》后,郭元向她推荐了作家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这部获得“人民文学奖”的作品,以厚重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这本书拿到我手里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我看到了一部磅礴大气的史诗,从1926年一直写到九十年代中期,虽然根据史实大背景会触探人性最底层,但一直没有忘却去歌颂人和土地的关系。”回忆起改编《生万物》的初衷,编剧王贺的语气中仍带着最初的那份感动与虔诚我要用剧本的方式代表中国大地上的人们,给土地写一首深情的情歌。

郭元推荐后,要有光传媒签下了该书的版权,并决定自己公司孵化开发。在郭元和她所在的要有光传媒的熊弈维熊总的支持和鼓励下,王贺开始了这部小说的委托创作。

经过和郭元,熊总一段时间的仔细研磨,剧本有了七万多字的详细大纲,和前五集剧本,经由公司投稿给了爱奇艺风起工作室的项目负责人徐蜜徐总。“没想到很快收到徐总的反馈,平台对剧本给了很高的平价,经过专家的预审和评判,爱奇艺正式接收由我创作、要有光传媒孵化的剧本《生万物》。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贺坦言,这对她来说是一段艰苦卓绝但充满创造性的创作之旅,所幸在更多专家的辅佐下奔向目标。

但要将这部文学巨著改编成电视剧,并非易事。王贺深知电视剧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它要以正能量的方式,影视化的语言去歌颂引导人们对生活生命不灭的希望。”在反复思考后,她确定了创作基点:以宽厚温暖的胸怀去俯视大地,以悲悯之心去仰视在这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人们。所以就有了天牛庙村的众人,他们性格色彩各异,各有缺点也不乏闪光点,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坚韧地生活着。

《生万物》的剧本创作并非一帆风顺。王贺透露,剧本前后八易其稿,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探索。

“最大的挑战是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各种意见和建议。”王贺坦言,“为了剧本方向性定位和市场需求,爱奇艺也一直在摸索。这类题材的年代剧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荧屏上,创作团队不得不思考:观众的传统收看模式是否已经受到短视频短剧的冲击而改变?长剧和年代戏会不会遭到冷藏?

为了适应市场,创作团队曾考虑过多种调整方案:“想设立过女性传奇,或者是否转为大女主事业线等等主题做过尝试调整,同时有的人物设置在创作后期还做过巨大的翻盘。”但无论怎么修改,王贺始终坚持两个原则:“表达土地和人的深切关系这一大主题从来没有改变过;剧本以长剧形式创作的设定从没改变过。而事实证明,这种坚持没有错。

重塑情感:杨幂欧豪与角色的完美契合

剧集播出后,绣绣大脚“俺娘俺爹”之间爱情线的改编备受观众好评,这也是王贺创作剧本之初最看重的一条线。

“在原著小说中绣绣与大脚一开始没有建立爱情线”王贺解释道,“绣绣嫁过来后,大脚一直在心里嫌弃被马子睡过的绣绣,后来因为绣绣的漂亮和对过好日子的热望才让封大脚屈就内心接受了绣绣。”

在剧作的改编创作中,王贺将绣绣与大脚的感情线视为全剧的“定海神针”,是情感价值取向的标准。她重新设定了两人的情感轨迹:大脚从小暗恋绣绣;在知道绣绣被绑后义无反顾去救回她;为了绣绣和费文典好好过日子而隐瞒相救之事;用八抬大轿重娶绣绣;用一片薄薄的幔帐还给绣绣安全感……

“大脚对绣绣的爱被他自己表述为'心疼',”王贺说,“我在找到大脚这个情感基点之后,大脚对绣绣做出的事,说出的话,就越来越顺。”

这种爱情长跑”式的纯爱表达在当下荧屏实属少见,甚至在创作初期也受到质疑。“这似乎不符合当下人对爱情两性关系的认知”王贺承认这点还是选择了坚持观众的反响印证了她们选择的正确:这美好的充满互相疼惜的纯爱,才是观众心中最好的爱情。

至于露露这个企图插足两人感情,在后期颇有争议的角色,王贺十分理解观众的不喜欢“着急的应该都是磕着绣绣和大脚的真爱粉,他们不希望看到这完美的感情受到半点侵害。”但她解释说,露露的存在是绣绣和大脚婚姻的试金石,来彰显大脚对婚姻的忠诚和鲜明的边界感,也彰显绣绣在婚姻里的智慧。

当爱情回归平淡,露露不仅是婚姻的试金石,也是整个戏剧创作再起波澜的口子,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

绣绣是王贺最下功夫做人设的角色是个地主家的大小姐,有学识傍身,又接受了费文典的思想启蒙,气质不同于旁人是一个不想屈从命运安排的敢于向封建礼教、封建大家长叫板的人。关于人物的塑造,爱奇艺平台参与后期剧本创作后,也从市场和观众欣赏角度进行更专业的调查和分析,为绣绣的人物更有当下话题感做出了很好的引领。

谈到选角,王贺毫不掩饰对杨幂的赞赏:可以说简直是惊喜连连我觉得杨幂是天选绣绣。

“从开始我觉得这绣绣那种外表沉静内心丰富的特征就和杨幂特别契合。”第一次审片时,从绣绣第一个镜头开始,王贺就被深深打动“我当时对导演和杨幂界定的绣绣状态特别满意和感动,看到了二度创作的巨大力量。”

王贺特别欣赏杨幂在表演细节上的处理,称赞她处理绣绣的高光点太多,每集都有。嫁到封家情感由闭到开的层次,和大家爱情长跑由感恩到羞涩的爱情变化,走进婚姻后因内心丰满后眼神的沉静……很多表演王贺看了后忍不住悄悄拍案。

再比如买牛那段戏,“绣绣算准了公公封二的心性,用一个银元定下了买牛的乾坤,封二收下牛,绣绣自己偷偷在墙角乐开了花,那满足的一笑太丰满了,感觉绣绣头上早春的天都蓝了,身边的空气都明净了。”

对于欧豪饰演的封大脚,王贺同样赞不绝口。剧中大脚对绣绣疼惜多个细节他都把握得十分到位:第一次看到绣绣睡在自己炕上时惴惴的眼神;用八抬大轿接上绣绣后猛地掀起轿帘的表情;呆呆看镜子里的绣绣说真好看的憨憨样态;不让绣绣编蓑衣怕割破小手的关切;立春时告诉绣绣咬的是子孙萝卜时又羞又欲的眼神……

这些王贺在创作中增加的桥段不仅重塑了绣绣和大脚的爱情线,细节的描写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加上杨幂和欧豪的细腻表演,让观众沉浸在这份难得的美好爱情中。

群像生辉:每个角色都有光

《生万物》的成功不仅在于主角的塑造,更在于丰富多彩的群像人物。从大脚娘到费左氏,从封二到宁学祥,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王贺透露了自己的创作习惯:塑造人物先写详尽的前史。“人物立在我心中后才会说她该说的话,做她该做的事。”有时候写到身体极疲劳但精神还在亢奋时,她会有一种魔幻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剧中人物围绕在我身边各行其事,而我只是他们的记录者。”

在创作过程中,王贺常常会因为共情于自己笔下刚写出的动人剧情与一同进行工作的责编郭元相拥激动落泪,无论是绣绣娘去世时大脚以姑爷的礼数为丈母娘吊唁,绣绣送娘一程的画面,还是用尽笔墨刻画的各种人物既定的命运结局,她们从文本创作之初就同频共振着角色的情感

这种创作态度使得王贺笔下每个角色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像是被观众称赞“封神”的第20马子围村的群像戏,这场抗匪戏不仅展现了全村同仇敌忾的激动,捕捉展现了每个主要人物的高光时刻绣绣的决绝,大脚的义无反顾,宁学祥和封二的救女心切,封四的爆发,村里男女老少的统一战线,交织成了一场矛盾冲突强烈,极具张力的重头戏。

“马子围村一直是我创作时候最担心的戏,”王贺坦言,虽然在剧本中可以很轻易地码出几道沟几道梁的地势,描摹围子如何易守难攻,但对于实拍操作来说无疑巨大的挑战。“除了人物走向台词不变,这需要导演根据场景随时做出调整,并在现场宏观的掌控能力,大到奔马、炸点,细微到主演和群演走位配合。”

当成片出来后,王贺被深深震撼:“即便是我创作的文本,但画面上传递来的抗匪激情、亲情、乡情、爱情让我浑身颤抖,哭着看完。”她特别感谢导演刘家成:“不是感谢,是要顶礼膜拜我们的家成导演,太棒了。”

时代回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生万物》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故事,却意外地引发了当代观众的共鸣这背后是王贺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挖掘人类情感的永恒性,用现代视角和叙事手法进行重构

这不是浮在人物表面的概念,而是要沉入每个人物心里。王贺坦言,在这样的创作心态下,剧中人物不背负什么而是真实地活在他们的当下,情感都是自然流淌。这样的好处在于人物不会被时代隔阂所限制,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观众的情感体验一定能产生某种契合。

剧中对于封建糟粕观念的处理也体现了这种现代视角。以费左氏为例,这个角色利用封建宗族思想进行血脉压制,但费文典的新思想不断破掉费家的封建传统气氛费文典不断成长进步,每次回到费家都给费左氏和费家带来新的变化,包括最后宁可金投身八路军游击队,这其实就是时代的进步性

对抗与反抗,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从我们现在的视角看去再正常不过,但对于这片土地上守旧的人来说并非易事。

同样是受时代的影响,关于结局“谁死谁不死”王贺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以苏苏的遭遇为例,王贺给她安排了一段真心的爱情,幸福触手可及却仍然还是死于费左氏之手,或者说她们一同死在封建礼教之下,这是历史走向无可避免的。费左氏坐在方正的门框下犹如“困”字就像她的一辈子,这种结局无疑是震慑人心的,也是具有警醒意味的。

不论个人结局,至少这些“把日子过成花”是真实存在过的,一辈人的故事落幕,新一轮的耕种和新的生机仍在这片土地继续着。

《生万物》播出后收获了来自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王贺在微博上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评论“很多观友说在我们这部剧里没有沉重的年代感,在我们这部剧的引领下,重新找回了对土地的感情,有的观众直接说看得俺都想回家种地了”这些反馈让王贺感到欣慰,因为这正是她创作的初衷。

还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呼喊说“女性编剧懂爱”,这个评论王贺也很喜欢“无论主线绣绣和大脚的爱情,婆媳情,姐妹情,兄弟情还乡邻情,这些我所做的设计和传递的各种细微的情感,观众都捕捉到了。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某些人物会在观剧过程中收到观众不喜欢的评语,王贺一直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可以分享创作心得,但不要解释剧情,让子弹飞一会儿。”她相信观众看了后面的剧情,一定会懂得每个人物在戏剧冲突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

回望《生万物》的整个创作历程,王贺最大的满足感在于人物塑造的丰富性。“我喜欢写群像,过瘾去规划设计百样人百样人生,再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最大的快慰。

而聊到剧名《生万物》的诞生,王贺说这取自原著中的一句话:“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同时这也契合了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名言。

万事万物总有来处,无论情感和生死,都是生于土地上,随人消散归于土地。正是这种深植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土地情结,使得《生万物》能够跨越时代的隔阂,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

在创作这部剧之初王贺没着意提醒自己去注意这是严肃题材。那个大时代固然是沉重的,但王贺选择带着观众走到平凡人的心中,让平凡人的善良去抵消时代的沉重和悲剧真正“把日子过成花”。

《生万物》的成功证明,这种创作理念不仅能够打动观众,还能够跨越代际,让一家三代人共同坐在荧屏前,感受土地与生命的永恒对话。

正如王贺所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不仅是对剧中人物的寄语,也是对每个当代人的启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脚下的土地,那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源,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馨提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2025年的综艺舞台上,爱奇艺出品的跨龄旅行生活体验真人秀《一路繁花》一经播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
歌手苏永康为儿子庆生,妻子被指... 编辑剧透社:小麦Shirley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当年凭借《越吻越伤心》唱...
原创 8... “不姑息自己,不愿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活动。就是要锻炼……” 看到这位已经87岁的老奶奶,还能每天打...
原创 李... 有网友更新了社交平台,主要是晒出在四S店偶遇李湘与女儿王诗龄,表示母子俩是去提车。此画面一出后,立刻...
香港女星乳癌复发变末期,癌细胞... 本文编辑剧透社:issac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现年50岁的香港女星吴忻熹,...
“五一”假期庐山市迎来数万名乐...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汪峻、记者钟良报道:5月2日至3日,庐山市成功举办“云上心跳·2025庐山O...
张予曦路人视角好美啊 很有亲和... 跟粉丝拍照 裙子非常好看 吃完东西 上电梯走了 粉丝们过来合照
林志颖陈若仪夫妇现身上海虹桥机... 搜狐娱乐讯 3月25日,林志颖陈若仪夫妇现身上海虹桥机场,夫妇二人对镜热情打招呼。 林志颖微笑对镜...
虞书欣穿水蓝色长裙优雅灵动 秀... 搜狐娱乐讯 23日,虞书欣拍摄的一组写真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水蓝色长裙优雅灵动,气质在线! 虞书欣...
原创 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形容歌手杨坤再合适不过了! 01 近日,杨坤和陈楚生在《天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