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终于被点燃了。
《南京照相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上映19天票房突破23亿,让一度被说“影视寒冬”的人闭了嘴。观众不是不买票,只是要为真好片买票。

这边,《浪浪山小妖怪》轻轻松松破7亿,《东极岛》虽然口碑褒贬不一,第6天票房也到2.5亿,还收获了《人民日报》的点赞。
就在一片激战中,71岁的成龙带着《捕风追影》杀回来了。

点映+预售票房突破5000万,点映日票房逆涨28%,排片不足5%却冲进单日票房前6。
这部电影一开分,9.7分——近十年来动作犯罪片最高分。
原本业内预测它只能收6-7亿票房,现在直接把预期上调到10亿以上。

一雪前耻的成龙
说实话,这些年成龙在国内大银幕上的口碑并不好。
2023年的《熊猫计划》,有成龙、有喜剧、有熊猫,合家欢元素全齐,票房没亏,但剧情平平,属于“看过就忘”的那种。
2024年的《传说》,请回了老搭档唐季礼,还有古力娜扎,但AI特效生硬,成龙的身体状态也不可避免地下降,动作慢了,观众看着心疼。

所以,今年大家对他没抱多大希望。
结果6月他在北美上映的《功夫梦:融合之道》首周票房2100万美元,用一场“厨房平底锅格斗”让影迷梦回经典的成式功夫喜剧。
遗憾的是,这部片在内地上映成绩惨淡,首周只有355万人民币,最终505万收场。

《捕风追影》则完全不同。点映评论区几乎全是好评:
“近年成龙最好看的院线片,我没开玩笑。”
“梁家辉太帅了,胆小的别去。”
“打戏精彩到让人害怕,故事紧凑,大场面震撼,这才是商业片。”
港式警匪片的回魂
《捕风追影》是一部很典型的港式警匪片。
开场就直接给你重拳——一伙匪徒抢走5亿资金,成龙饰演的跟踪专家带着警队全力追捕。
剧本结构上有点像老电影《跟踪》+《新警察故事》:60%的跟踪悬疑,20%的经典动作,20%的新鲜内容。
导演很懂节奏。
前几分钟就把观众抓住:狼系反派团执行任务,对上警方的高科技天眼系统和AI反侦察,接着就是疯狂变装逃亡。
配乐一上,节奏直接拉满。

新血+老将的化学反应
反派团全是新面孔,而且一个个长得不比男团差,嚣张、狠劲十足。导演把他们的“坏”拍得干净利落。
新人此沙表现尤其亮眼——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沉稳的全能杀手,一个病娇天才黑客。
前一秒冷酷无情,后一秒天真直接,转场自然到让人忘了这是同一个演员。

此沙是《封神》走出来的彝族少年,如今成了港圈新宠,谢霆锋、成龙都力捧。
他和成龙有一场1V1对打,拳拳到肉,动作漂亮又带劲,完全出乎意料。
正派阵营这边,张子枫颠覆了“邻家妹妹”的印象,饰演警队新人何秋果,干脆利落,不卖萌。
成龙+梁家辉=双保险
真正撑起全片的,是成龙和梁家辉。
两个人加起来一百四十岁,但一旦开打,毫不拖泥带水。
成龙71岁还真拼了。打戏节奏快、硬度高,有种“刀尖上跳舞”的狠劲。
看得出他在镜头前没留太多力气,甚至有些镜头让人怀疑他是真的受了点伤。
梁家辉这次是惊喜。
他演的是反派——一个带着动物性本能的狠人,外表沉稳,眼神却像饿狼。他不仅文戏稳到爆,武戏量还比成龙多。

梁家辉的厉害在于,他的表演带着一种“不可预测”的张力。
一个眼神,就让人知道这个角色下一秒可能会笑,也可能会杀人。到后半段,他凌乱的头发、带血的刀、冷静的呼吸,把观众的心悬到嗓子眼。
有人说:“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
梁家辉就是这种存在,演到最后让人毛骨悚然。
为什么这片能爆?
第一,它的港式警匪骨架很稳。
没有花里胡哨的结构,故事线简单直接:抓人、逃跑、再追。
观众不用花力气去理解剧情,可以专心享受节奏和动作。

第二,动作戏全是真打+实景。
成龙的动作指导团队依然在线,场景切换干净利落,动作招式既有新意又有熟悉的“成式喜感”。
第三,演员阵容有冲突感。
新人此沙的狠、张子枫的冷、成龙的硬、梁家辉的坏,这种组合本身就很有化学反应。

第四,情绪价值高。
成龙这几年在国内被各种质疑,这次终于给了观众一个“成龙还行”的理由。
梁家辉多年没在商业片中打这么多戏,他的表现也让老观众热血一把。
票房能不能破10亿?
按照点映走势,《捕风追影》正式上映后票房很可能还会涨。

因为这部片的口碑传播速度很快——它没有太多文化壁垒,适合各年龄段观众。
再加上动作片在暑期档一旦有爆款,就容易形成“二刷、三刷”的连锁反应。
成龙和梁家辉的组合,是老港片迷的情怀杀,也是年轻观众的新鲜感来源。
影院里有人冲着打戏去,有人冲着演员去,还有人只是想看看71岁的成龙到底能不能再拼一次。
这一次,他可能真的要赢回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