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爱持家暖
半世善良睦邻亲
青山环抱的小山村里,石运英的名字像村口老槐树的影子,落在每个人的心上。年过七旬的她,个子不高,脸上总漾着温和的笑意,岁月没在她身上刻下沧桑,反倒酿出了一坛沉淀的温暖与智慧。几十年来,她用勤恳作针,以善良为线,把日子缝缀得扎实又熨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也成了街坊邻里最信赖的长辈。
把儿媳宠成“亲闺女”

自打儿媳过门那天起,石运英就把姑娘疼到了心坎里。体贴年轻人上班累,她悄悄把家务揽了大半:天不亮就钻进厨房,粥熬得绵密,馒头蒸得暄软,小菜换着花样翻新,只为让一家人吃得舒坦。儿媳爱吃啥,她就缠着街坊学啥;孕期胃口刁,她揣着零钱跑遍集市,挑最新鲜的食材炖汤煮粥,生怕营养不够。孩子落地后,她更是不分昼夜帮忙带娃,换尿布、哄睡觉,夜里娃一哭就先爬起来,腰累得直不起来。村里人见了总夸:“哪找这么好的婆婆哟!” 她听了只笑:“一家人嘛,互相体谅是应该的。”
谁家有事都“搭把手”

石运英的热心肠,可不只暖着自家门。村里谁家忙不过来,她准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桃子熟了,她戴顶草帽、提个竹篮就去帮邻居扒果袋、摘果子,手脚麻利得不像七十多岁的人;哪家菜园子的菜蔫了,她拎起水桶就往地里跑,水珠洒在菜叶上,亮晶晶的像她眼里的劲儿。自家菜地丰收时,她更是挎着筐挨家送:“地里长的,不值钱,尝尝鲜!” 筐里装的不像是青菜萝卜,倒像是盛着满当当的心意。
日子里藏着“活榜样”

石运英不爱讲大道理,可她的一举一动,早成了后辈眼里的镜子。儿子儿媳跟着她学,把孝顺过成了日常,家里总飘着笑声;邻居家的娃也爱围着她转,听她讲故事,学她递东西时先伸手,说话时眉眼带笑。村里人都说:“石婆婆在的地方,空气都是暖的,心里踏实。”
如今的石运英,虽年事已高,但每天仍忙忙碌碌,像老槐树一样在村口扎着根,温暖着身边的人。她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可那些一粥一饭的牵挂,一来一往的帮衬,早已把家风酿成了醇厚的酒,把邻里情暖成了不散的烟。靠近她的人,都能摸到岁月沉淀的温度,那是善良最本真的模样,也是日子里最动人的光。
编辑:刘国凤
审核: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