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
编辑|小娄
7月26号晚上,岳云鹏在北京举办了他的“非要唱”演唱会。
这名字就透着一股“挑衅”的意味。
而开票后,票卖的不算多,质疑声不倒是少。
与此同时,远在重庆,陈小春的“生旦净末丑”巡演也开锣了。

台上那个曾经脾气火爆的“山鸡哥”,像是换了个人,唱《独家记忆》时声音有点哑,但眼里全是笑,透着股说不出的温柔。
网友看了两边对比,忍不住说:小岳岳,真该跟这位“变了面相”的前辈好好学学。

小岳岳“非要唱”演唱会争议不断
从岳云鹏演唱会将要举办的消息放出之始,争议就一直不断。
“非要唱”这仨字,更是明显带着情绪。
感觉就像是岳云鹏在说:“我就唱了,怎么着吧?”
这架势一摆出来,无疑就把自己和观众放到了对立面,也让不少人觉得不舒服。

一个相声演员,却要办演唱会,实在让人有些理解不了。
网友们质疑:唱功到底够不够撑起一场演唱会?票价定得合理不合理?
而在开唱之后,有去了现场的观众在网上吐槽,说小岳岳互动时有点应付事儿,精心设计的“贱萌”效果也显得有点单调。
更有甚者,认为岳云鹏这场演唱会纯粹是“圈钱”来的。

而这些舆论的变化,也不禁让我们感慨,曾经那个耍宝卖萌逗乐大家的草根演员,红了之后这路子怎么越来越跑偏,态度越来越傲慢,越来越让人高攀不起了?
春晚年年见,综艺上个不停,代言接得手软。
按理说,钱也赚的够多了。“
“非要唱”演唱会看着是想证明自己,但这一操作反倒显得有点刻意。

陈小春火爆脾气不见,如今越发平和温润
而和岳云鹏形成强烈对比的,要属同一时间段举办演唱会的陈小春了。
再看重庆舞台上的陈小春,真让人有点认不出。
当年那个怼天怼地的暴脾气,好像被时间磨平了棱角,整个人看着平和、温润了好多。
唱《相依为命》的时候,他就那么定定地看着台下观众。当全场几万人一起跟着合唱,声音大得能把屋顶掀了,陈小春停了一下,眼圈有点红,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没有夸张的动作,就这点细微的表情,你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他是真心被观众的回应打动了。
“多谢!多谢大家!”他一遍遍地说着,带着点港普口音,声音哑哑的,那种真诚劲,装是装不出来的。
这绝对不是什么表演出来的亲和力,是经历过太多起起落落之后,发自内心地对舞台、对观众充满了敬意和感恩。
过去的锋芒,现在都收起来了,整个人像被岁月打磨过的玉,散发出一种更舒服、更醇厚的光。

起点都挺低,走红后却不同路了
也正是赶巧的演唱会时间节点,也让公众对两人开始比较起来。
同样都是起点比较低的艺人,怎么走红之后,选择的路却截然不同呢?
要说这俩人的起点,都不高,走红之前都吃过不少苦。

陈小春那真是苦水里泡大的。
13岁就不上学了,跟着爸妈去香港讨生活。
年纪小小的,啥脏活累活都干过:工地上搬砖扛沙包、餐馆里跑堂端盘子、理发店给人洗头。
1985年,19岁的他揣着几十块钱,考进了TVB舞蹈班。

一开始就是给梅艳芳、张国荣这样的大明星伴舞,动作稍微出点错,下台就得挨骂。
他脾气爆,但也硬气,硬是咬牙扛下来了。
从伴舞到加入“风火海”组合,再到因为演“山鸡哥”一炮而红,陈小春骨子里的韧劲儿没变。
他演的角色,很多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脾气但也有生存的智慧。

可能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了:真正的厉害不是张牙舞爪,而是懂得该软的时候软,该收的时候收,学会和生活握手言和,对世界温柔一点。
岳云鹏呢?苦头也没少吃。
14岁在饭馆当服务员,算错账被客人指着鼻子骂了整整三个小时,最后工作也丢了,只能哭着道歉。

后来进了德云社,脑子不算最灵光,背个《报菜名》都比别人费劲。
师兄们笑话他,他就凌晨三点爬起来对着墙拼命练,嗓子喊哑了含着喉糖继续。
第一次上春晚,在后台紧张得腿直哆嗦,郭德纲拍着他后背打气。
上台那句“感谢各位的支持”,带着哭腔,眼里全是光,那会儿他是真心觉得自己能被这么多人喜欢,是“何德何能”。

可成名之后,俩人的选择却越发不同。
陈小春越来越沉淀,越来越温和。
岳云鹏呢?路子好像有点歪了。
综艺上太多,电影拍了不少但总是一个味儿,春晚成了固定嘉宾但没啥新鲜感,大家慢慢觉得他那个“贱兮兮”的套路看腻了。

甚至传出他对粉丝、对工作人员摆脸子的消息。
早年那种“我何德何能”的小心翼翼和感恩劲,好像被“红了就该这样”的理所当然给盖过去了。
当年那个在底层挣扎、抓住机会就不放手的小服务员,也似乎有点迷失在掌声里了。

说到底,别忘本:敬畏之心,比啥都重要!
两场演唱会,唱完了,但留下的东西挺值得琢磨。
有网友说:陈小春这是用实际行动,给岳云鹏上了一堂课。
陈小春这堂“课”上得无声无息。
他用自己告诉所有人:想在娱乐圈长久的走下去,需要的是不忘初心。

观众,是衣食父母,有他们的支持,才有艺人舞台上的灿烂。
如果本末倒置,忘了初心,缺了真诚,未来的路可就难走了。
也正是因为,陈小春明白这个道理,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更珍惜现在的舞台和观众。
相比起年轻时,他不是没脾气了,是懂得把棱角收起来,把力气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那份对舞台、对观众的敬畏,成了他最大的底气。

真正的舞台底气,不是名气堆出来的傲慢,是经历过风浪后,依然能弯下腰的柔软和敬畏。
岳云鹏现在遇到的问题,根子可能就出在“忘本”上。
流量像洪水一样冲过来的时候,他可能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踮着脚、伸着手,去够那些难得的机会。
他忘了自己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多高的天赋,而是那份“我真有这么好吗?”的清醒和感恩。

结语:“非要唱”的坚持是挺有胆,但舞台真正的生命力,来自于对观众感受的细心体会,而不是光顾着证明“我能行”。
重庆的夜晚,陈小春唱得满头汗,观众们跟着大声合唱,星星点点的荧光棒连成一片海。
他没讲什么大道理,就用这三个小时的真心实意,让大家伙儿都明白了“敬畏”两个字的分量。
那是走过千山万水之后,依然愿意蹲下来,听听每个普通人的声音的征程。

北京的灯光下,岳云鹏的“非要唱”更像是一场和自个儿、观众的较劲。
当喧嚣渐渐退去,希望他能低下头,找回当年那个满眼都是感激的小岳岳。
在名利场里打转,只有把那份敬畏心重新捡起来,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掌声。

时间最公平,它从不亏待那些沉得住气、懂得珍惜的人。
陈小春那张越来越温和的脸,是岁月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岳云鹏想要赢回“面子”和“里子”,还得回到起点,找回那颗敬畏的心。
懂得敬畏了,傲气自然就消了,这道理,说穿了,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