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
编辑|小娄
那个曾让千万观众泪洒《暖春》的小花,28岁的齐如意今日大婚。
婚礼画面却引发全网哗然:公交车当婚车、破败的农家小院、新郎全程无视新娘……
这场喧嚣的直播,是嫁人还是作秀?

争议婚礼:从公交婚车到简陋婚房,全程直播下的“土味”与尴尬
从备婚到结婚,齐如意的这场婚礼可谓从始至终都在镜头之下。
清晨七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或准备早餐时,齐如意的婚礼直播间已经悄然开启。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明星的婚礼车队不是豪华车队,而是一辆公交车。
更令人侧目的是,车身上贴满了广告,似乎这场婚礼就是为了广告而存在。

有网友甚至调侃:“这波广告植入太硬核了,甲方赢麻了!”
而这场婚礼中,新郎崔丙林无疑是这场“公交车舞台秀”的焦点人物。
镜头下,他显得异常活跃,甚至有些亢奋。
车子一路行驶,他频频踮起脚尖,半个身子探出车窗,热情洋溢地向路边的村民们挥手致意。

而新娘齐如意,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眼神时不时地飘向窗外。
网友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的情绪,在直播间刷屏:“新娘感觉好尴尬,像个背景板。”
而此次婚礼中,新郎的形象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当新人中途在某个景点下车拍照留念时,为了与身高1米58的齐如意在镜头里显得更和谐,崔丙林努力踮起脚尖,勉强摆出比心的姿势。

然而,他脚下那双鞋跟异常厚重的增高鞋,在镜头下无所遁形,成为网友新一轮调侃的焦点。
大家纷纷猜测新郎的实际身高,普遍认为撑死1米62左右。
而婚车的终点,是崔丙林位于河北农村的老家。
镜头扫过,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家院落,甚至可以说有些破败陈旧。

砖墙正中孤零零贴着一个单薄的“喜”字,看起来并不隆重。
走进屋内,更是让人愕然——除了必要的家具,几乎看不到任何为婚礼精心布置的痕迹,只有红色的床铺和简陋的窗花。
网友直呼:“这哪是婚房?感觉就像平时住的屋子,临时贴了个喜字应付了事。”

明星结婚,往往都是大场面。
但“小花”齐如意的婚礼,显然不是。
而之所以如此,和齐如意这些年来的发展脱不开关系。

“小花”光环褪色:从国民闺女到流量边缘人
说起齐如意,很多人不知道。
但说起《暖春》里的小花,可谓是家喻户晓。
曾经的她,站在镜头前就让人忍不住落泪,但如今的她,却泯然众人。

1997年出生的齐如意,起点其实很高。
她6岁时便在电视剧《飞鹰》和《火红的年代》中崭露头角,展现了过人的表演天赋。
但真正让她一飞冲天、成为“国民闺女”的,是2008年那部催泪神剧《暖春》。
剧中,她饰演的孤儿“小花”命运多舛,衣衫褴褛却眼神倔强,那份超越年龄的懂事和隐忍,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心碎泪崩。

她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戏最核心的情感力量,“小花”这个名字,也成了善良、坚韧的代名词,齐如意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
然而,“童星”的光环既是一顶王冠,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随着年龄增长,童星转型成为所有小演员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齐如意选择了另一条路——远赴澳洲留学,试图暂时跳出演艺圈的光环。
学成归国后,她也努力尝试转型,参与了《我的青春永不逝》、《出关》、《刑警之海外行动》等影视剧的拍摄。
在这些作品中,她努力摆脱“小花”的影子,挑战不同的角色类型。
然而,无论是作品本身的知名度,还是她在剧中的表现,都未能再掀起如同《暖春》那样的巨大波澜。

观众似乎只记住了那个会哭的“小花”,对于她努力塑造的新角色,反响平平。
演艺圈竞争激烈,新人辈出,缺乏持续有力作品支撑的齐如意,逐渐淡出了主流影视圈的视野。
近几年,齐如意将重心转向了短视频领域。
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的内容多是健身日常、生活片段、美妆分享等,风格比较生活化,但缺乏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持续的爆点。

相比起那些深谙流量密码的网红,她的内容显得有些平淡,粉丝增长缓慢,互动量也一直不温不火。
那个曾经靠真挚演技打动全国的“小花”。
在短视频的赛道上,似乎找不到自己的精准定位和独特优势。

刷屏备婚:流量狂欢下的“爱情”疑云与新郎的迷之操作
或许是太想重回公众视线,太想要拿到流量。
齐如意选择了剑走偏锋。
这场充满争议的婚礼,也成了她吸引大家眼球的方式之一。
从她的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来看,从最初的浪漫求婚、到订婚仪式、再到新房装修、购置家具,直至最后的婚期倒计时。

齐如意在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以近乎刷屏的频率发布了数十条相关视频。
每一个视频,都必定会带上“暖春小花结婚”、“暖春小花嫁人了”、“回忆杀”等标签,反复强化着她与“小花”这个角色的关联。
网友们从最初的祝福,逐渐演变成惊讶,最后是厌倦。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流量密码算是被她玩明白了,但反复消费‘小花’,情怀真的不会耗尽吗?”
而更让观众感到不舒服甚至为齐如意惋惜的,是视频和直播中流露出的新郎崔丙林对待她的态度。
在那些备婚视频里,崔丙林的存在感并不强,多数时候是齐如意在兴奋地介绍各种细节。

据了解,新郎崔丙林的身份介绍是“演员兼导演”。公开资料显示,他主演过电影《苹果红了》,执导过短片《来咧》。
然而,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这两部作品都未能激起多少水花,在豆瓣等平台评分人数寥寥,评价也多是普通甚至负面。

这样一个在业内几乎默默无闻的“导演”,其经济状况本不应是关注焦点,但他操办的这场极尽“朴素”甚至“简陋”的婚礼,却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婚礼过程中那个“给环卫工发红包”的环节。
在婚车行进途中,新人特意停车,给路边一位环卫工人递上红包。

这本是传递温暖的善举,但在全程直播且争议不断的背景下,这一举动被很多网友解读为“摆拍”和“作秀”。
一场本该充满私密性与真挚情感的婚礼,在全程直播的放大镜下,却已然沦为“流量的狂欢”。
当婚礼变成真人秀,情怀耗尽后还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