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对于艺人来说,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曝光与人气,也可能因一些细节暴露真性情而引发争议。特别是像《是女儿是妈妈》这样与亲密家人共同录制的节目,更是考验艺人真实素养的场所。

在这档节目中,李嘉格的一些举动引发了观众的不满,暴露了她在某些方面的缺乏修养。一个人的人品往往能通过她在细节上的行为得到体现,而这些行为往往难以掩饰。

首先,李嘉格在集体活动中的手机使用,便是最让人不悦的细节之一。通常,在类似真人秀的节目中,最基本的规定应该是没收手机,确保录制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例如,在《再见爱人》这样的节目中,手机就被严格限制。然而,《是女儿是妈妈》似乎为了尊重老年母亲们的需求,没有这一环节,但作为艺人,李嘉格的态度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敬业标准。在节目录制时,她频繁低头玩手机,这种行为显得十分不专业。

有些场合使用手机,或许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在车上从机场到民宿的路途上,尽管也是母女交流的好时机,但由于路途漫长,玩手机消磨时间是可以接受的。一天的录制结束后,回到房间刷刷手机,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那时已经算是收工时段。但当节目中的集体活动、特别是大家一起进行游戏环节时,李嘉格仍然一心低头玩手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工作的不敬,更是对观众和其他嘉宾的不尊重。
例如,在云南录制时,陈梦提出一起玩接歌曲的游戏,李嘉格却从头到尾低头玩手机,完全没有参与。而到了海南,她的态度更加明显——即使飞行嘉宾李莎旻子与步惊云组织了母女对抗游戏,其他嘉宾都认真参与并观战,唯有李嘉格全程忽略,甚至一度离场。尽管其他嘉宾偶尔也会拿起手机,但大部分时间,她们依然专注于节目录制,唯有李嘉格对活动的漠视,显得格外刺眼。
她似乎更关注的,仅是让观众看到她和母亲薄永霞之间的矛盾,至于其他母女之间的互动和感情,几乎毫不关心。她的态度不仅显示了对工作的不敬,也让人质疑她的职业素养,毕竟,拿着通告费的她,连最基本的参与感都缺乏。

除此之外,李嘉格在节目中的一些肢体语言和小动作,也时常让人感到不悦。比如,她在节目录制期间经常以不雅的方式跷二郎腿,给人一种非常不修边幅、缺乏素养的印象。事实上,一个人对待与自己关系较低的工作人员的态度,常常能透露出其内在的素质。而李嘉格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令人失望。

比如,在云南录制时,工作人员好心前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李嘉格却一边玩手机,一边冷冷地丢出一句:“司机开。”这种言辞不仅冰冷,且充满了不礼貌,完全体现出她对他人的不尊重。

还有一些更加明显的小动作,直接暴露了她的家教缺失。比如在饭桌上,节目组安排大家进行小游戏,通常参与者在讨论时会有一些小小的手势和动作,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当李嘉格用筷子指人时,她的行为显得极其不礼貌,令人难以接受。
此外,在节目中的一些谈话环节,李嘉格对于母亲薄永霞内心感受的忽略和打断,也十分令人不快。尤其是在开杠游戏中,当霞姐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与李嘉格婆婆相处的困扰时,李嘉格却毫不留情地打断,轻描淡写地说道:“不就是‘抢孩子’的事儿吗?就这么点事。”她的这一番话不仅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去理解,更让人感觉她在以一种轻蔑的方式贬低母亲的情感。
再比如,在谈到与婆婆的价值观一致时,李嘉格突然打了一个响指,这种行为给人一种不成熟、不正经的感觉,仿佛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的举动,显得十分油腻。这样的表现,无疑让她的形象大打折扣。

要追溯李嘉格性格的形成,恐怕与她的原生家庭脱不了干系。尽管她口口声声说母亲薄永霞没有给她“无私的爱”,但从节目中的种种细节来看,作为独生女的李嘉格,显然是在宠爱中过度成长的。她从小的成长经历,缺乏严苛的管教,母亲的溺爱成了她性格中的一部分。

薄永霞对李嘉格的溺爱无微不至,李嘉格早恋时,母亲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帮她收集男朋友的信件;她想吃零食,母亲便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李嘉格,缺乏对基本礼仪的认知,也不足以培养起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谅。
这种“放养式”教育方式,最终也导致了李嘉格在节目中的不成熟表现。她对于母亲的轻蔑态度,甚至敢当众说出“你没有给我无私的爱”这样的话,最终也证明了薄永霞对她的溺爱终究会反噬自己。母亲当年所施下的“爱”,如今变成了李嘉格对她的不尊重,正如一句话所说:“种下的苦果,终究要自己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