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的夜晚,浙江卫视的《闪光的夏天》第二季首站演出刚结束,节目成绩公布时,气氛瞬间紧张。韩红冷冷地盯着选手席,语气冰冷刺骨:“你们耳机里全是‘唱!开始!’的提示音,这是在做音乐还是在玩电子游戏?”镜头扫过几位选手,有的低头无言,有的微微颤抖,耳返线的提示音似乎让他们的肩膀都不自觉地跟着摇晃。
这一段如同职场“PUA”般严厉的批评迅速成为话题,登上了热搜。网友们翻出节目后台画面,发现某选手耳返里每隔几秒便传来机械化的女声:“5、4、3、2、1”,甚至连副歌的转音处都标明了“升调3度”。更为离谱的是,一组乐队演出时,鼓手耳返中传来的节拍器声贯穿全场,原本富有韵味的爵士鼓瞬间变成了电子节拍的奴隶。
这次严厉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早在节目开播前,韩红就已经放话要做“音乐加速器”,首期彩排时,她因李允儿音准不稳直接叫停:“再唱不好就取消节目!”然而,这次针对提示音的愤怒爆发,显然触及了更深层次的行业痛点。
在音乐圈,提示音本应是辅助工具,尤其是在唱跳舞台,复杂的走位和舞蹈动作需要精准的节奏。但现在,它却成了部分歌手的“电子拐杖”。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选秀节目要求选手耳返中植入“安全线”——当音准偏离一定范围,耳返便会发出蜂鸣声作为警告。这种“保姆式”辅助使得歌手逐渐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
韩红的质疑犀利而直击痛点:“职业歌手连节奏都要靠外部喊声,和AI又有什么区别?”她的愤怒并非针对技术本身,而是对“技术依赖症”的担忧。在她看来,真正的音乐人应当像那些老一辈艺术家一样,仅凭一把吉他便能掌控全场的节奏,而不是被冰冷的电子指令牵着走。
这一现象暴露了音乐综艺的畸形生态。为了追求“零失误”的完美舞台,节目组不惜动用修音、垫音、提示音等“科技狠活”,却忽视了音乐最本质的情感共鸣。一些网友翻出了90年代那英的演出视频:没有耳返,没有提词器,仅凭一副天籁嗓音便能让观众如痴如醉。而与之对比,某些现代歌手若离开了电子设备,仿佛成了失去生命的木偶。
事件引发的热议超出了节目本身。韩红的支持者认为她揭开了行业的遮羞布:“当提示音代替了心跳的节奏,音乐的灵魂正在渐行渐远。”他们纷纷赞扬韩红的专业主义,认为娱乐圈需要像她这样的“灯塔”来对抗浮躁的氛围。某位乐评人则尖锐地指出:“现在的音乐综艺就像流水线上的工厂,歌手们像机器人一样按指令操作,而韩红的怒斥正是对这种工业化音乐生产方式的有力反击。”
然而,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有人列举国际巨星的例子:“碧昂斯演唱会也使用提示音,难道韩红对国外的做法视而不见?”还有人站在新人一方,认为舞台压力如此巨大,提示音就像是安全绳索,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么高的层次。甚至有人批评韩红的沟通方式:“当众羞辱新人,这根本不是严师,而是职场霸凌。”
对韩红来说,她的严厉背后藏着对音乐的深深敬畏。她曾因选手为了炫技强行升调而发火:“音乐不是杂技,别拿观众当傻子!”但当她平复情绪后,又会耐心地示范如何用气息控制情感,让选手恍若豁然开朗。事后,李允儿便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深情感谢韩红:“老师的批评让我觉醒,原来真正的音乐不需要华丽的包装,而是要有真诚。”
这种“骂你是为了救你”的逻辑,源自韩红对行业的责任感。作为一位国家一级演员,她见证了“流量为王”背后的乱象:假唱、修音、炒作人设,这些手段让音乐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在她看来,《闪光的夏天》不是一个娱乐秀场,而是一个职业训练的舞台,必须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考验,逼迫新人成长。
因此,韩红对技术依赖的质疑,实际反映的是她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她不希望这些年轻歌手在虚拟的电子音符中迷失,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真实的舞台上,凭借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情感力量,打动观众,真正成为能够影响一代人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