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再次因言行引发争议,这次的导火索源自她在《桃花坞》中的“分鸡腿事件”。事情发生在节目的一次饭局上,朱丹和宁静、欧阳娣娣、董思成、周翊然作为“家庭成员”聚在一起。那天,朱丹和宁静为大家准备了鸡汤,但鸡汤尚未端上桌,朱丹便开始了“提前分配”。
她决定将鸡腿分给董思成和周翊然,鸡翅则给宁静和欧阳娣娣。在没有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下,朱丹选择将最好的部分分给了两位男生。若这发生在现实家庭中,其他人没能分到自己想要的部位,心里自然会有所不满。这一点,不言而喻。宁静听后,带着一丝无奈地说:“小时候也是受宠的人吃鸡腿。”
或许有些人觉得宁静的言外之意并不明显,但对于宁静这样直率的大姐来说,能够如此委婉地表达,已是非常温和的提醒。此时朱丹终于意识到自己或许有些失礼,但她接下来的解释却更加令人不解。她表示分配是因为“弟弟需要长身体”。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董思成和周翊然分别已25岁和28岁,他们显然不再需要“长身体”。唯一一个最年轻的其实是21岁的欧阳娣娣,朱丹的“长身体”理由显然站不住脚。这一解释反而暴露出朱丹潜意识里对男生的偏袒,仿佛她认为男孩总应得到更多的资源。
接下来的“公关”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当宁静直接问朱丹是否偏爱男孩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一点。”此话一出,顿时让在场的气氛更显尴尬。周翊然则尝试缓和气氛,表示自己希望生个女儿,朱丹则以“异性相吸”来总结。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大家都感到不适时,朱丹居然提议:“欧阳娣娣你也可以吃。”但欧阳娣娣回应道:“可是只有两个鸡腿,我没关系。”最终,周翊然将多余的一个鸡腿给了欧阳娣娣,试图平息尴尬。
然而,这一幕与欧阳娣娣的名字背景不禁让人产生更深的联想。欧阳娣娣的名字来源于父母原本想要的“弟弟”期望,然而她成为了女儿。即便如此,她的父母从未因这种性别偏好而感到愧疚,反而试图用新的理由为当初的“失望”辩解。这种源于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期望,直接影响了欧阳娣娣的成长历程,甚至在她成为公众人物后,仍然面临比男同事更多的偏见与不公。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弟弟”的影像,尽管她已成长为独立的职业女性。
面对舆论的不断抨击,朱丹的“重男轻女”思想再次被曝光。网友普遍认为,她在分配食物和家庭角色的过程中,暴露了自己潜意识中的性别偏见。紧接着,朱丹在另一档综艺《爱的修学旅行》中的言论也成为了攻击的重点。在节目中,她谈到女儿如何照顾弟弟,甚至提前安排儿子进入女儿的混龄班,让女儿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她认为女儿非常懂事,照顾弟弟就像妈妈照顾儿子一样。
这段话表面上是对女儿的赞美,但如果从现代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让孩子过早承担照顾责任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为女孩加重负担。女儿的“懂事”看似美好,但往往意味着她早早地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成长空间。王彦霖在节目中的一番话也戳中了这个问题,他提到看到女孩像母亲一样照顾弟弟时,看到的不是“懂事”,而是“太累了”。从这一点来看,朱丹的教育方式与社会普遍对孩子性别的期望,或许并不完全适应当下的时代观念。
随着“重男轻女”话题愈演愈烈,朱丹的过往言论和行为也被逐一检视。虽然她无意伤害女儿,但她潜意识中的性别偏见已经让她遭遇了公众的审判。此事一度让网友对朱丹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甚至怀疑她的育儿理念和对家庭的态度。
朱丹的言行虽无恶意,但其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思想却让人感到不可忽视。她看似在分配鸡腿时十分周到,但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她在团队中的付出也很明显,总是习惯性地去迎合他人,但这种付出却并非总是别人所需要的。她像是被传统思想所“驯化”的女性,总是在无声无息中为他人付出,却也未曾意识到这其中的性别偏见。
不可否认的是,朱丹作为公众人物,可能在某些方面过于直接和真实,导致她在真人秀节目中表现得过于“真诚”,却缺乏足够的社交智慧。她常常会让人感到她的“真心”有些不合时宜,特别是在一些互动细节上。比如《桃花坞》中的投票环节,其他嘉宾多以幽默化解分歧,而朱丹却坚持想要找出反对票的人。这种过度执着让场面变得尴尬,也让她在节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
朱丹的个性决定了她在许多场合下显得过于直率,甚至有些“拗”。虽然她的真诚可以赢得一些人际关系中的好感,但这种过于真实的性格,却也容易让人感到不适。她可能需要意识到,适当的社交技巧、情感处理和自我反省,才是维系公众形象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