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哈》最新一集的录制现场,灯光昏暗得像夜晚的天空,王宝强从幕后突然跃出,瞬间引来了陈赫的尖叫和邓超捧腹大笑,屏幕前的我也仿佛被拉回到2014年的那个夏天——那时,《跑男》刚刚爆红,三个男人在泥地里嬉戏打滚都能让我笑到肚子痛。弹幕刷得比春晚还热烈,满屏的“爷青回”中,有人感慨道:“宝强眼里终于有光了。”
这话真是扎心至极。谁能忘记十年前那个深夜,他在微博上写下“恶意背叛”时,整个网络都为他痛心疾首?而如今,看着他在节目里大口吃火锅,和兄弟们并肩讨论剧本,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劫后余生”。记得在为《八角笼中》做宣传时,他说自己“原谅了”一切,但又补充了一句“痛会刻在骨子里”,那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所有成年人所装的体面——有些伤口,即使表面愈合了,依然会带着隐隐的痛。
这一切的源头,得从那台充电中的iPhone说起。2016年8月的某个下午,王宝强推开了马蓉家门,想抱抱刚从美国回来的孩子。客厅里只有红色充电器的指示灯在闪烁,微信的提示音不断响起。等到“宝宝”“亲亲”这些字眼从宋喆的聊天框里跳出来时,他说自己脑袋一片空白,指甲都掐进了手心。
最让人讽刺的是,解开手机密码的居然是他的女儿。9岁的孩子歪着头输入密码,完全不明白自己正无意中揭开了父母婚姻的真相。虽然我没看到那段DV镜头中的聊天记录,但律师说那些内容“露骨得让人无法喘息”。王宝强举着手机的手一定在发抖,否则他怎么会在最后将镜头对准自己,用低沉到像是从井底传出的声音说:“宋喆,你等着。”——这可是那个总是哈哈大笑的“傻根”啊,究竟是怎样的情境,才逼得他眼中升起如此的怒火?
那晚的微博风波简直成了一出荒诞剧。王宝强的堂弟王永飞来回编着“WiFi坏了”的谎言,后来才知道,这个堂弟早就收了宋喆的好处。想想都觉得后怕:车里装着窃听器,家里暗藏摄像头,最亲爱的老婆和最信任的兄弟联手筑起了一个牢笼。换做是我,怕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宋喆,这个人,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甄嬛传》里的苏培盛,他知道主子的每一个弱点,又觊觎着主子的光环。从华谊的底层助理到“京圈经纪人”,他确实有些本事——深夜三点守着通告,把王宝强从“土气演员”包装成综艺顶流,凭这股狠劲,没几个人能比。但当狠劲过头,变成了贪心,他在马蓉的手上做了些“动作”,或许他觉得自己跨越了某种阶层的界限。
而马蓉,像是被宠坏的金丝雀。从小被捧在手心里,毕业后进入电视台,嫁给明星后活成了“人生赢家”。可是啊,人最怕的就是听多了“你值得更好的”——网民们说王宝强不配她,她自己也信了,觉得自己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直到离婚时,她分到了那笔千万的财产,这才意识到,曾经追捧她的人,转眼间开始给她起了“马金莲”的外号。现在,她在澳大利亚晒着阳光,卖着奶粉,评论区依旧骂声一片。你说这算不算报应?但又好像不只是这么简单。
上个月,我看到了一张宋喆的照片,差点认不出来。曾经精致油亮的经纪人,如今穿着破旧的T恤,骑着一辆生锈的电动车,在小县城里买包子。听说他出狱后曾面试几家传媒公司,但一看他的履历,所有人都摇头——谁敢雇用一个曾经背叛老板、卷走过232万的人?更戏剧性的是,马蓉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她坐月子期间,王宝强并没有陪在她身边,那十场活动,居然是宋喆故意安排的——她一直以为的“冷落”,不过是另一个男人的精心布局。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年马蓉没有点开那些奢侈品代购网页,如果宋喆没有伸手去贪那不属于自己的钱,现在会怎样呢?但人生没有如果。王宝强用了六年的时间,从“离婚男主”蜕变成“百亿导演”,在《八角笼中》里,他将伤口变成了故事;而那两个曾经的人,一个在异乡背着骂名,一个在小县城里被人冷眼相待,甚至连“从头再来”的机会都没有。
回望这十年,最让人觉得荒诞的是网友态度的转变。当年骂马蓉“贪心”的人,现在却说“她只是追求真爱”;批宋喆“白眼狼”的评论里,也混进了“阶层固化下的挣扎”等论调。但不可忘记的是,法院早已作出了判决:一方婚内出轨,一方职务侵占,法律早就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对“背叛”津津乐道呢?是因为生活太平淡,需要借别人的伤痛来当谈资?还是我们内心深处总在期待着“反转”?或许,我们该停下来思考:当我们站在一旁评头论足他人的悲剧时,是否曾想过,那位在DV镜头前泪眼朦胧的男人,那些在阴影中长大的孩子,是否曾得到过应有的尊重?
流量会退去,但人性的考验却永远存在。你说宋喆活该,我说马蓉可怜,但归根结底,婚姻不是筹码,信任也不是工具——这才是这场闹剧留给我们的最宝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