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韦神”,一场与韦东奕无关的造神运动
创始人
2025-06-13 19:19:15
0

撰稿 / 关不羽(专栏作家)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付春愔

“韦神”韦东奕终于创下了第一项世界纪录,却和学术无关。

▲北大教师韦东奕。图/“韦东奕”个人账号

据报道,6月11日,韦东奕的短视频个人账号粉丝数量突破2400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官方权威发布,韦东奕正式被确认为“72小时内抖音平台学术领域获得粉丝最多的人”。

韦东奕会关心这项新出炉的荣誉吗?大概率是不会的。据红星新闻报道,当记者表明身份问及是否可以采访时,他表示了拒绝,“不会再对外做任何回应”。当记者问及这次舆论是否对他造成影响时,韦东奕则给出了肯定的 答复。

此前,韦东奕从未在公共社交媒体平台上活动,面对媒体的采访也显得十分腼腆,也因此他成了全网公认的“扫地僧”。

这次韦东奕的短视频账号也不是他本人运营的,而是亲属为他开设、代其运营的。他在这个“官方账号”上唯一的痕迹只有4秒钟、三句话。可以说,围观“韦神”,自始至终和韦东奕无关。

民间造神运动值得深思警惕

在短视频账号上,韦东奕仅仅三句话4秒钟的只言片语,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评论区成了许愿池,一开始是为高考数学祈愿,后来画风越来越魔性。“韦神”化身为文曲星、文昌帝君、紫微真君,“业务范围”也从高考数学到高考全套,乃至国防航天。

可是,那些宣称要为自家考生“沾沾喜气”的虔诚信徒,却忘记了韦东奕并未参加过高考。更可笑的是,引出了一堆牙科机构蜂拥而至沾沾财气,拿韦东奕的牙齿健康大做文章,为自家的生意引流。

同样拿韦东奕的牙齿做文章的,还有一伙儿“除魔卫道”的信徒,把矛头指向了韦东奕任教的北京大学,硬生生扣了个“忽视韦神健康”的罪名。这种“质疑”,明眼人一看就是没事找事——谁还能拦着韦东奕去看牙科?

可是,三人成虎,面对“韦神信徒”的义愤填膺,北大也不得不出面澄清,韦神每年参加体检,除了牙都健康,牙病也一直在看。还苦口婆心地呼吁“希望和网友共同保护好学者专心治学的宁静环境,让韦东奕老师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

可以想见,如果韦东奕本人看到自己的4秒钟、三句话竟能造成如此光怪陆离、群魔乱舞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心情?别说是他这样的“扫地僧”,就是社牛属性拉满的超大号“e人”怕也招架不住这扑面而来的尴尬。

忙于科研的韦东奕不关心打着他旗号的神魔乱舞,而他的“信徒”真的关心他吗?抬轿子的是为了坐轿子,造神的是为了自己成神,登高一呼,流量云集,才是那些把韦东奕推向神坛者的目的。那些盲目跟风的大众,稀里糊涂地成了流量炒作的工具人。

而这场民间造神运动,是以尊重科学为名的狂热,是以热爱为名的伤害。造成这一荒谬景象的社会心理驱动力,值得深思警惕。

狂热只会对科学事业造成损失

科学信仰、知识偶像崇拜,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大众期盼奇迹、热爱传奇,是社会信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来,创造奇迹、建构传奇的信仰功能主要是由宗教提供的,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对宗教的祛魅,诸神隐退,大众就开始不自觉地造神。

吊诡的是,科学成了大众造神运动的主要方向之一。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学奇迹、生涩的科学术语、充满神秘氛围的科研机构,几乎可以填补诸神退隐后留下的所有空白。而且,相比其他社会精英在名利场上翻云覆雨的满身污秽,象牙塔里的科学家更符合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神圣想象。因此,科学偶像在大众信仰的序列中排名是非常靠前的。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科学家的诸神殿塞得满满当当。以至于大部分著名科学家传记,充斥着神话传奇。虽然神话一再被证伪,比如牛顿没有在苹果树下“悟道”,又如爱因斯坦并不是从笨小孩化身天才的励志偶像,但新的神话还是不断被创作出来。

这种科学信仰、科学偶像崇拜,也并非一无是处。这套现代信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学事业的社会认知,激励大众为科学事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也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信仰体系一样,科学信仰、对科学偶像的崇拜同样会变得狂热失控。科学崇尚理性,狂热只会对科学事业造成损失。

韦东奕并不是第一个被大众推上神坛的数学天才。20世纪70年代,他的前辈陈景润也曾因一篇报告文学被架上了神坛。“造神”的高潮期,全国各地的崇拜者每天寄给陈景润的信件,能装几麻袋。除了邮件轰炸,还有崇拜者成群结队堵大门的,以至于陈景润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从后门小道进出。

走上神坛给陈景润造成了压力,身心俱疲。1984年后,年方五十的陈景润,帕金森病病情恶化,此后长期住院。“成神”的负荷,不是肉体凡胎能承受的。

如今韦东奕被动“成神”,似乎正在复刻陈景润的人生轨迹。难道不应该警惕吗?

人文素养才能筑起狂热防火墙

的确,作为现代大众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知识偶像的大众崇拜无法避免,也不必刻意避免。但这种集体围观、万众致敬的社会仪式不能走向狂热失控。

筑起防火墙的不是科学信仰,而是人文素养。是信仰就不免狂热化,科学也不例外。越是把科学推向崇高的神坛,信仰狂热化的风险就越高。唯有提高社会的人文素养,大众能自觉意识到尊重个体的选择、注重个体的边界,才能和科学偶像和谐共存。

比如,经常拿来和“韦神”对标的霍金,他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就是很好的例子。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性格开朗、热爱公共活动。他成为科学偶像,很大程度上是主动选择。

在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后,霍金致力于科普工作。不仅著书立说,还参与了科幻影视作品的创作,甚至客串演出,主动适应了大众科学偶像的身份,而且乐在其中。大众也因此获得了科学知识,与高冷的天体物理学有了近距离接触。

霍金和大众的“双向奔赴”,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佳话。但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有霍金那样“偶像化”的意愿和能力,欧美社会的做法是宁可“神坛”长空,也不去打扰他们。霍金去世后,每年还会诞生很多科学新星,不乏惊才绝艳之辈,却没有诞生第二个霍金。这是因为,没有人违背他们意愿,把他们架上神坛。

尊重个人意愿的人文素养,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主流舆论,如果总是把科学抬得很高,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度却很低,难免会有问题。互联网舆论时不时狂热病暴发的病根就在于此。这次也不例外。

拿“韦神”对标霍金的信徒,显然忽视了韦东奕的性格、科研生涯所处的阶段、抛头露面的意愿,都和霍金没有可比性。韦东奕不是霍金,却被包装成了中国的霍金。韦东奕无意成“神”,却被架上了神坛。违背他个人意志的强行炒作,算什么尊敬、崇拜?

当“多数人”的意志可以轻易凌驾于个体意愿之上,狂热、愚昧就会充斥于公共空间,所有人也都不安全。真正关心“韦神”,那就停止围观,“不打扰”才是对他、对他的科学事业最好的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歌手苏永康为儿子庆生,妻子被指... 编辑剧透社:小麦Shirley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当年凭借《越吻越伤心》唱...
原创 8... “不姑息自己,不愿意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活动。就是要锻炼……” 看到这位已经87岁的老奶奶,还能每天打...
原创 刘... 在2025年的综艺舞台上,爱奇艺出品的跨龄旅行生活体验真人秀《一路繁花》一经播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
原创 李... 有网友更新了社交平台,主要是晒出在四S店偶遇李湘与女儿王诗龄,表示母子俩是去提车。此画面一出后,立刻...
香港女星乳癌复发变末期,癌细胞... 本文编辑剧透社:issac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现年50岁的香港女星吴忻熹,...
“五一”假期庐山市迎来数万名乐...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汪峻、记者钟良报道:5月2日至3日,庐山市成功举办“云上心跳·2025庐山O...
张予曦路人视角好美啊 很有亲和... 跟粉丝拍照 裙子非常好看 吃完东西 上电梯走了 粉丝们过来合照
林志颖陈若仪夫妇现身上海虹桥机... 搜狐娱乐讯 3月25日,林志颖陈若仪夫妇现身上海虹桥机场,夫妇二人对镜热情打招呼。 林志颖微笑对镜...
虞书欣穿水蓝色长裙优雅灵动 秀... 搜狐娱乐讯 23日,虞书欣拍摄的一组写真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水蓝色长裙优雅灵动,气质在线! 虞书欣...
原创 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形容歌手杨坤再合适不过了! 01 近日,杨坤和陈楚生在《天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