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前言
自李嘉诚打算将港口出售给美国的消息传出来,外界对他的议论就没有停止过。
国家层面都站出来批评此事,但李嘉诚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坚持要完成这笔交易。

作为一场驰骋商界已久的资本家,李嘉诚非常清楚舆论的影响,所以多次在公众场合给自己“洗白”。
然而,“苍蝇不叮无缝蛋”,李嘉诚旗下产业突然被曝出问题,香港廉署已介入其中,李嘉诚的声誉或将出现危机……

廉政公署出手
风暴眼中的,是观塘安达臣道一个名为“安达邨”的住宅项目。这块地,长实集团在2020年以远低于市价的49.5亿港元拿下,条件相当诱人——项目需拨出三分之一的单位,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优惠,专供香港的年轻无房族。
消息一出,多少年轻人翘首以盼,以为终于等来了上车的曙光。谁曾想,这份“德政”背后,竟是如此不堪。

廉政公署接到线报,直指楼盘施工过程猫腻重重。调查结果一出来,简直让人倒抽一口凉气
项目内六栋大楼,普遍存在偷工减料,尤其是要命的钢筋环节。设计图上标明的钢筋数量,实际施工时大打折扣,有些关键承重位置的钢筋甚至少了五分之一还多!不仅数量不够,钢筋的直径尺寸也明显缩水,细了一圈,这楼的骨架还能撑得住吗?

钢筋少了,它们之间的间距自然就超标了,楼宇的稳定性可想而知。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的钢筋已经出现了偏移,这对房屋的抗震减震性能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这哪里还是给人安居的家,分明像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当初描绘的美好蓝图,如今看来,倒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观塘工地的地基还没稳住,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另一端也传来了震动。就在建筑丑闻曝光前不久,他打算将旗下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的消息,早已闹得满城风雨。
这批港口中,最扎眼的莫过于位于巴拿马运河附近的那两个,扼守着全球货运的咽喉要道,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是要把国家战略资产拱手让人吗?”舆论的炮火瞬间集中。

这节骨眼上,把如此重要的物流节点交给外资,未来国家物流安全岂不是要受制于人?面对汹涌的质疑,长实集团起初还想打个马虎眼,发声明说“交易合法合规”,试图蒙混过关。
没想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出手,一句“依法严格审查”,让事态急转直下。李嘉诚那边只好赶紧宣布交易暂缓。可即便如此,坊间仍有传闻,说他想把整笔大买卖拆分成小块,一点点蚕食,绕过监管审查,暗度陈仓。

监管部门的反应更是强硬:“未经批准,哪怕动一小口子,都是违法!”这下,算是彻底堵死了他打擦边球的念头。
最终,长实集团只能灰溜溜地公开表示,会“全力配合监管”。这一来一回,信号再清晰不过:在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这道红线面前,任何商业小算盘都得收起来!

监管失守
镜头再拉回观塘那片摇摇欲坠的工地。好好的设计图纸,到了施工单位手里,怎么就成了一张废纸?
原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施工方简直是“随心所欲”——钢筋能少装就少装,型号能换细的就换细的,有些位置甚至干脆不装!

最离谱的是,有一处钢筋的位置误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53厘米!这已经不是什么施工瑕疵了,这是在动摇楼宇的根本,是赤裸裸的结构性缺陷!
更让人心寒的是,腐败的黑手早已伸向了本应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监管环节。那些负责把关的监督人员,在红包、高档宴请、购物券乃至夜总会消费的糖衣炮弹面前,彻底缴械投降。

他们明明知道进场的材料不合格,明明清楚施工有问题,却眼一闭心一横,大笔一挥就在验收文件上签了字。于是,不合格的建材就这么畅通无阻地进了场,被用在了本该守护生命安全的建筑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职渎职了,这分明是串谋诈骗,是合伙制造虚假文件!廉政公署的“战鼓”行动,目前已拘捕了包括总承包商、分销商、材料供应商以及顾问公司监督人员在内的10名涉案男子。一张由利益编织的腐败大网,就这样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惯性使然
观塘的烂摊子,真是李嘉诚地产项目头一回出状况吗?恐怕未必。翻开他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旧账,类似的争议其实并不少见,最典型的莫过于那手饱受诟病的“囤地”策略。
比如北京,2001年拿了块地,硬是拖到四年后才慢吞吞开发一期,至于二期,更是等了将近二十年!这期间,地价从最初的每平米千把块钱,一路飙升到八万元,翻了几十倍,利润何其惊人!

成都的项目也是如出一辙,2004年以21个亿拿下地块,然后慢悠悠分期开发,等到周边房价呼呼上涨,项目还没完全建完呢,就以高出原价17个亿的价格转手卖掉了。
这种“拖字诀”和“捂盘待涨”的手法,虽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也让“李嘉诚跑了”的说法甚嚣尘上,更让不少苦等房价下跌的普通人望楼兴叹。

如今看来,无论是精于算计的囤地策略,还是观塘项目罔顾安全的偷工减料,似乎都折射出一种商业操作上的某种“惯性”——利润最大化,其他靠边站。
无论是“卖港口”的风波激起千层浪,还是观塘楼盘这触目惊心的“塌方式”腐败,都让李嘉诚和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声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曾有官媒点名批评他“为了利益,立场都不要了”,现在看来,这话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一个以房地产发家,将基业拓展至全球的商业巨头,其产品的安全质量,本应是比金字招牌还要坚固的基石。可如今呢?偷工减料,数据造假,把数千户家庭的安身立命之所视同儿戏,这与自毁长城何异?

长实集团那高达万亿港元的市值,遍布全球的多元业务,在这样赤裸裸的丑闻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财报上那些再靓丽的数字,也掩盖不了混凝土结构中潜藏的致命危险。
当老百姓担心的不再是开发商能不能赚钱,而是自家的房子会不会塌、身家性命有没有保障时,这种信任的崩塌,远非金钱所能修复。

上千户家庭苦等多年的安居梦,如今却可能化为一场噩梦般的泡影,这份寒心与失望,又岂是几句轻飘飘的“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就能抚平的?
这一次,被撼动的,不仅仅是那几根脆弱的钢筋,更是整个社会对于商业伦理与企业责任的根本期望。

结语
资本逐利,本也无可厚非,可一旦越过了安全的底线,挑战了公众的信任,那么,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可能因此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
李嘉诚的晚节,还能否保得住?这恐怕已经是一个无比沉重的问号了。

信息来源:
1.《又摊上事儿了!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爆出重大丑闻:因楼盘偷工减料问题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10人涉贪被捕、3000户业主住房质量堪忧》金融界2025-05-23 1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