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就开始构思
在葛沽镇翟丽香的工作室里,每天不断涌入闻讯而来的人们,都要看看她剪出的一组电影《哪吒2》的人物造型剪纸作品。
“原来一共有12个造型。”翟丽香说,送人了几幅,现在就剩下7幅。现在能看到5个形态各异的哪吒以及敖丙、太乙真人的形象。尤其是几张哪吒的表情,或无所谓的淡然或顽皮充满童真,每一种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其实,我是前些天才看的电影,因为手头有着一堆工作要做。”翟丽香告诉记者,但是不断传来的《哪吒2》“好消息”,已经让她对影片中的人物造型有了一定熟知度。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翟丽香就被震撼到了。她觉得,这个哪吒并非过去那种中规中矩的“固定形象”,“特别真实,仿佛就像身边叛逆期的天津嘎小子。不是那种坏,而是一种随性,表面慵懒,又在内心中因为得到认可会暗自欢喜。”还有其他人物,都个性鲜明,“我都太喜欢了。”
回到家,暂时放下手中的一组大型作品创作,翟丽香就开始构思哪吒的剪纸造型。
翟丽香是津南区沽上翟氏剪纸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对于她来说,这次的创作是把立体的动漫人物形象变成平面的剪纸造型,同时要有一种立体的艺术呈现。
用线条串起衣带和表情
用翟丽香的话来说,把哪吒从银幕上“搬”到纸张上,“技术层面”并不难,“作为动漫的画面感觉,和剪纸艺术在美术上有着一定的共通性。”难在第一步的“设计图”上。“我喜欢‘抠细节’。”这也是翟丽香的剪纸作品成功的秘诀。
“剪纸是平面的,需要由线条把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翟丽香举例说,在设计图案时,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通过线条连在一起的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表情,有时候就需要一些再度创作,“比如其中一张,我把哪吒嘴巴的线条‘立’的度大一点,他的叛逆就表现得更强烈了。”
在表现哪吒裤腰带的色彩和“飘逸感”上,翟丽香用了剪纸的镂空法,“留白就要有颜色的区分。”然后通过保留一些的线条,起到一个美术里头高光的作用,“长度和弯曲度的不同,能展现出衣物上的褶皱。”
同样是剪纸,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翟丽香注重的就是表情变化。“准确找到眼部高光点,保持一致,就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了。”翟丽香最喜欢太乙真人在坐骑上的那个眼神,“对所有问题‘不屑一顾’,这是大人也应该有的心态,面对困难先从战略上藐视它。”
“在过程中,我突发奇想给哪吒的小脚豆都‘加’上了指甲盖。”空间太小,真是考验技法,但效果相当棒“立刻有了那种‘有骨头有肉’的真实感了。”她还听从建议,有一张哪吒造型的“主题”原本是电影原话叫“那又如何”改成了“那咋啦”,“是年轻人给我的建议,说这是他们现在的语言。”翟丽香还把哪吒“比心”改成竖起大拇指的“我是No.1”,个性更突出了,“这些就是我心目中的哪吒形象。”
前几天的国家会展中心的一次活动上,翟丽香只带了其中四张作品,“原本我们这些非遗项目的展示,只是为活动‘造势助威’的,结果大家一下子就围着我的展位。”不但被“抢”光了,还有建议:“大姐,你再剪一个申公豹、申小豹吧。”
还要继续刷继续剪
“我肯定会二刷电影的,再找找灵感。”翟丽香对记者说,不但能寻找到新素材,而且感受也会不一样的。
作为“70后”,翟丽香从小就喜欢美术,那些少时记忆中的美术片,从《大闹天宫》到后来的《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都是美好的记忆。翟丽香祖上在150年前举家迁居葛沽,将融合南北剪纸特色的记忆传承到今,她并不只是恪守传统,而是把这项非遗技艺和工作结合在一起。
翟丽香的“正职”是葛沽镇绿水园社区的社工,她常常把一些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关键词,通过剪纸艺术的刀刻美术字技术制作出来,“利用电脑创作不同字体和原图,通过人工后期创作修饰。”她和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铭航,共同研发了新型剪纸技艺,拓宽了剪纸应用的领域。
而钻研和创作都在晚间,如今她正在创作的就是不久前正月十六葛沽宝辇花会的热闹景色,尤其是今年潮阳英歌舞,“葛沽的文化是融在我的骨血中了。”至今,只要听到大街上锣鼓一响,还有年少时到街上看会的冲动。
“哪吒形象本来就是历经千年的全民创作,其间不断融入了创作者的个人理解。”翟丽香说,现在随着“哪吒热”再兴,不仅仅是电影触动了大家的创作灵感,而是一种文化共鸣,“正用自己的方式,共同传播着正义、向善、英勇的传统美德。”